一个普通人的佛系phd申请经验

发布日期:2025-02-02 19:16    点击次数:66

其实看到今年大家申请的结果都这么好,不太好意思写经验贴。不过很早之前答应了伪摇滚版主,还是要兑现的!

——————先报一下结果——————

REJ:UCSD ( Rady ) JHU Maryland UIUC UCL CMU UBC ( econ ) Cornell ( PAM ) UCSB SSE UZH UCIrvine

Offer/Admission: PSU ( EEFE ) HKUST ( SS, 申请的 phd,但是外校都会给 mphil ) Pittsburgh ( Wl for funding ) Mannheim Arizona Bocconi ( ESS,申请的时候实在是太虚了,加上这个不要推荐信,就随手投了结果也没有奖 ) CEMFI ( 博士硕士都申了,给的硕士,免学费 +5000 欧 )

Waiting list: Tinbergen ( 出结果之前 withdraw 了,估计也是拒绝 ) ,Bonn(5 月份才会出下一轮结果,withdraw)

Withdraw: HKUST econ phd, LMU, NUS econ ( 去年 11 月面试了,3 月发过一批 offer 我没有收到。 )

其他:NUS Biz school ( strategy ) , UBC sauder 没有消息,估计也没有任何希望。

                  Warwick 没有消息,但是已经好像发过两轮了。

最后决定去 University of Arizona,把其他的 decline 了。

面经:

Arizona:面试基本就是闲聊一下自己的研究,没有 technical 的问题,我感觉面试之前其实都已经有 decision 了,我猜也有一部分是看一下意愿和英语水平吧。

HKUST Social Science:无论是申的 mphil 还是 phd 都是一起面试的,外校申 phd 也会给 mphil offer。多对一面试(我觉得是因为这个系方向比较杂,econ 的老师只是一部分),全部问的都是有关 proposal 的问题,大概 15 分钟,其中包括题目意义,方法,数据,存在的问题。另外问了会不会接受 offer,有什么意向导师。

NUS econ phd:我是 regular 这一轮,一对一面试,首先介绍 proposal,问了一些小问题,接下来问了连续的定义,RD 和 DID 的细节(举例,操作等),比较 technical,以前还有 skype 笔试的。

——————分割线——————

基本条件:本硕都是财经 211。本科 GPA89,硕士 86。上过实变函数、博士生三高。除了研究生期间的高计和高宏分数不高,其他的数学课和经济课都在 90 左右。GRE170+156+3.5,托福 108(S23)和 100(S24)各一次。没有过海外经历,推荐信均来自本科和硕士校内的经历,一共找了 5 位老师,给其中 4 位做过 RA,过去做过的研究集中在实验、城市等领域。我个人认为我的条件算是一个标准的普通国内申请者——找不出明显弱点,也没有明显优点。既没有大牛强推,也非出身名校,周围申请的人也不多。一共申请了 27 个项目,结果没有大惊喜,但也算是满意了。

我之所以说自己是一个标准的普通国内申请者,是因为我觉得我的条件是绝大部分申请者都能做到的—— GPA 不算差,有数学课,高级课,GT 成绩还可以,有过一些研究经历。如果推荐信厉害,其实这些事情都不重要,而那些拿到牛推的申请者一般这些硬件也都丝毫不差。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这些硬件很重要。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这些事情确实不重要,但是在申请之前,自己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我觉得在能力范围内努力提高这些纸面上的东西也是为推荐人负责,如果 GT 真的非常低,让自己的材料成功送到 commitee 手中可能都需要推荐人额外花精力,而能够让推荐人做到这个的,也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心力。

其他方面,我觉得申请季讲得出的经验也就是选校了,不管是在申请阶段的选校还是拿到 offer 之后的选校,其实都是在面对自己、做出选择。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希望去一个学生相对不多的系,能够和老师有较多接触;不用排名太高,但是希望在微观、实证方面有不错的 Faculty,且近年中国人的 placement 还过得去;风险厌恶,需要有全奖,尽量不要再读一个硕士。

这些标准也让我最终选择了 Arizona,学生规模不大,每年毕业在 8 个左右。几乎没有宏观,但是实验、IO、劳动都还不错,老师也很热情。最终其他纠结的几个录取我也说一下情况,PSU 的 EEFE(其实就是农经)如果去业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农经的研究方向我还是比较犹豫,PSU 农经系做的研究和经济系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大部分老师也建议我有还行的 econ 录取就不要选择农经。Cemfi 没有给我博士录取,给了 5000 欧之后花费能够承受,我在考虑的时候假设自己能留在 cemfi 读博——我自己不太想跳了,而 Diego Puga 实在是很有吸引力,最后觉得还是去一个有更多方向选择的系吧。Pittsburgh 给了 AD,在 funding 的 wl 上,后来我没有等了是觉得给了 funding 可能也不会去。根据我了解的情况,除非自己表示可以 self funding 第一年,最终录取的学生都有 funding,就算第一年没有,第二年之后也基本能够保证,我觉得还是很厚道的。学校的位置不错,还有 cmu 加成,但是我目前比较想尝试一下 IO,这个方向上 Arizona 强很多。顺便说一句,UA 也新开了一个硕士项目喔,今年申请还没有截止,而且是 STEM。

总的来说申请阶段的选校我觉得直接问推荐人建议就好了。我自己在申请季的时候还是想多申一些学校。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拿 Tilburg 的排名,去掉我绝对不会感兴趣的期刊再进行排名。这种方法过一遍之后对哪些学校在感兴趣的领域强会有一些感性认识,我尤其关注在这些 field 排名不错,但是整体排名并不那么高、申请门槛不是遥不可及的学校。这么选完之后过了几个月真的在投的时候又看了下这个网站  http://www.nber.org/candidates/ ,是 NBER 的一个集合贴,包括欧洲北美很多学校的 job market candidate 页面。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知道很多非纯经济、但是也上经济 market 的项目。

我真心建议申经济的同学多考虑一下临近项目。比如说 Public Policy,Politics 这一类;做 IO 的也可以顺便申请一下 Marketing。如果说申请季我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虽然申请了一些商学院的项目,但主要是看 Faculty 的研究申请的 Strategy 一类,我应该也申请一下 Marketing。不过结果表明,商学院都没要我,我可能确实不太符合他们的标准,商学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不过作为彩票还是不错的选择。

我个人对地域没有明显偏好,还是希望项目本身 decent,所以欧洲、亚洲、北美都申请了很多项目。脑洞一旦开到了欧洲,就很难收住。我觉得欧洲的学校互相的差距没有美国的大,每个项目的结构也不尽相同,需要仔细研究。这个帖子就是个不错的总结:http://bbs.gter.net/forum.php?mo ... age=1#pid1781710337 。欧洲学校的博士申请起来其实很不容易,因为一直关注寄托,也有不少在欧洲读书的朋友,一开始觉得欧洲的学校竞争没有美国的激烈。欧洲确实因为学制的原因有比较多硕士项目(现在硕士也越来越难了),但是博士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国内出去的同学来说。如果拿到一个欧洲不错学校的硕士,哪怕不是 CEMFI 这样的著名跳板,申请到欧洲博士的概率也要大很多。这个事情的反面是——如果去欧洲学校读硕士,很大概率上可能会留在欧洲了。至于欧洲和美国哪个更好,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顺便提一句,我申请了三个德国的项目,其实最想申的是波恩和曼海姆,为此还专门弄了 APS 认证,波恩和曼海姆现在的结构都比较类似硕博连读,所以有一个 APS 应该比较稳妥。APS 办起来非常麻烦,我觉得这也阻碍了很多中国人去申请(我私心觉得可能竞争不那么激烈?)——要去本科学校盖很多章,等很长很长时间,我 11 月初寄的材料,大概 11 月底收到的 ID,中间 1 月补过一次材料,真正等到能去面试的时候已经是 4 月了。所以大家真的可以掂量一下要不要申德国的学校。

我本科的时候就打算申请 phd,当时也看了不少寄托的帖子,也考虑过要不要申请跳板。后来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准备好,留在国内进退选择更多,但是现在申请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没有海外牛推越来越难了。看到论坛上很多拿到顶级跳板的同学,真心为他们开心,前途无量。当时和我一届的同学也有不少申请了跳板,有的人继续读 phd,有的人 quit 去找工作了,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我想大家在选择跳板的时候,不能假设自己能在里面 stand out 去看 placement,很多人的一腔学术热情都会在繁重的课业、不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消磨。我想,对自己的期待如何去和项目匹配除了多去了解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也需要多想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接受什么样的结果。经过了申请季之后,我更加明白其中充满了很多 randomness,学术的道路才刚刚开头。项目本身只有概率上的差别(Top10 大概率比 Top50 好),但是对于个人来讲,日子是一天天过的,我想既不能用学校来限制自己,也不要随意用学校来 Judge 别人。

原帖作者:Sidochen  

原帖链接:http://bbs.gter.net/thread-2163133-1-1.html

©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内容版权归寄托版友" Sidochen "所有,不代表寄托天下立场。